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000亿元。
前国务院参事、SNEC大会主席石定寰当选为理事长,朱共山当选为副理事长。同时,协鑫集成将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计划,立足新兴市场,通过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产业园模式建设,降低贸易壁垒,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应用。
全球独家FBR+CCz革命性新技术、鑫高效单多晶组件、鑫扶贫等五大亮点令人期待,再次体现协鑫以改变能源供给为己任、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理念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向光临晚宴的新老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墨西哥太阳能展会正式启动,该展会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打开墨西哥市场的重要窗口。星光璀璨的协鑫之夜,上海绿色能源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并现场颁发理事聘书。朱共山表示,站在光伏产业新起点上重新审视,它依然有着无限的空间,蓄力十二年,从头再出发。
同时,协鑫集成将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计划,立足新兴市场,通过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产业园模式建设,降低贸易壁垒,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应用。5月27日晚,2018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开幕当天,协鑫之夜欢迎宴会在上海绚丽绽放。在林伯强看来,太阳能肯定要发展,但不能长期依赖补贴。
报告预计2018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或将大幅下滑至30GW,2017年这一数字为53GW。包括林洋能源、九州电器、东方能源等在新政出来后,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影响小,或影响有限。11位企业家致信中也提到,如果把全社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全部收上来,缺口就会大大减少,如果社会用电每度附加增加到3分钱(现在是1分9)那补贴将全部解决,中国目前的居民电价还是很便宜的。总结来看,光伏发电要控制量,降低补贴。
专家:补贴来源问题是关键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专家一致认为,判断新政力度是否过大关键看补贴。理由是:按照此前规划的在建项目一下子没了指标和补贴,大家都觉得天要塌下来。
截至6日收盘,光伏太阳能仍处于跌幅榜靠前位置最近,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可以说遭到一个当头棒喝,一场新政来袭,引发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个股全面下跌,不少个股甚至跌停,光伏产业新政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威力,让资本市场如此剧烈的反应,光伏产业的退坡断奶到底对产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一、光伏产业的当头一棒2018年6月1日,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可谓是一个不眠之夜,在儿童节的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发展节奏,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所以,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必须要有一个阵痛期,在这个阵痛期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渐学会独立,有些没办法适应市场的企业则会被市场慢慢淘汰。问题二:光伏发电弃光问题久悬不决。
原先的光伏产业由于有补贴的存在,让整个产业其实限于了一个求量不求质的恶性循环当中,产业对于节省成本的技术并没有特别重视,而将光伏产业推到市场化环境中,谁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无疑将会更具市场的竞争力。通知明确,其一,对包括户用光伏在内的分布式光伏进行规模管理,2018年的上限为10GW;其二,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全额上网、余电上网补贴统一下降0.05元/度;其三,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视光伏发电规模优化情况,再行研究启动领跑者基地建设。其中,通知关于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以及停止分布式光伏补贴的内容引发市场热议和震动。三是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
但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产业似乎触底反弹,连续五年新增装机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世界第一,在巨大的产量面前,光伏产业的问题却是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可观的利润背后是巨大的补贴难题。通知中的重点是限规模、限指标、降补贴。
所以,当如此严厉的光伏产业新政出现的时候,对于光伏产业的各大企业来说不啻当头一棒,而这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更是非常明显,这种下跌一直到6月6日还在持续,一片绿色足以形容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光伏产业的整体判断,那么很多人都在问为啥国家会突然出台这样的一个新政,这样的政策到底会对中国的光伏产业产生怎么样的深远影响呢?二、新政对光伏产业究竟有何深远影响?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新政,很多企业的反应是直接被打蒙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光伏产业新政的产生根源,中国光伏产业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产业,从产业发展来看光伏产业是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政策不断起飞的,曾几何时,光伏曾被认为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一个重点领域,2012年欧美的双反调查曾经将中国光伏产业推到了一个谷底。面对着上述的难题,国家从推动产业的发展角度出发,出台新政调整光伏产业发展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所以,国家必须出台新政来应对这种产业补贴过度所产生的畸形现象,此轮新政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光伏产业的断奶。光伏产业就像一个婴孩一样,如果长期不断奶的话,那么必然无法让其健康成长,通过政策措施给光伏产业强制断奶,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必然会产生短期的阵痛,但是毕竟市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虽然毕竟残忍但物竞天择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如果纵观整个光伏产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那么业绩良好、利润可观可以说是很多光伏企业的主要特征,但是这个特征只是一个表象,根据媒体的公开数据显示,表面上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14%-18%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补贴几乎占据了项目的一半以上,如果再扣除企业的信贷资金成本10%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说,大部分的企业利润都来自于补贴,所以光伏产业几乎已经陷入了一个大家都在吃补贴,补贴一停那产业就要断粮的一个窘境。并且高额的补贴,会让产业产生依赖,产业发展畸形、自身造血能力滞后,很多企业甚至成为了依赖于政策的寄生虫,而没有独立应对市场的能力。这意味着新的分布网光伏电站项目无法通过建设审批,在建未并网项目则拿不到政府补贴,项目收益预期骤降一半,投资回本周期拉长一倍。根据根据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理论,为什么国家要通过补贴的形式推动产业发展呢?主要原因在于,当一个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由于产业处于幼稚时期,新生产的产品如果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足的话,几乎难以生存下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以保护幼稚工业的角度对产业进行补贴,从而让产业生产者能够有足够的利润推动产业的发展。
由政策层面向资本市场传导,6月4日,也是自5.31新政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光伏板块应声下跌,蔓延到港股市场中,不仅仅是光伏发电企业股价应声下跌,主业做光伏玻璃的福莱特玻璃亦被殃及,6月4日股价收跌21.03%,今日再次下滑11.24%。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长期居高不下的弃光率代表了中国市场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电网发展落后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中国现阶段的需求来说是有些过剩的,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如果仅把眼光盯住国内市场的话,必然会让国内市场成为一个红海,变成恶性价格战的阵地,最好的办法是另辟蹊径,世界各国都有对新能源的需求,在做好中国市场的同时,打开国际市场无疑才是光伏产业求生的新方向。
二是加速光伏产业寻找新的市场。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新政虽然会引发产业发展的短期阵痛,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光伏产业的新政其实是一个将产业推向市场化的过程,因为保护是保护不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的,只有市场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产业的发展与腾飞。
但是当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这种补贴不仅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甚至会对产业发生反作用,这是因为当补贴足够多的时候,会让产业产生一种负激励效应,比如说某些产业其实并不能够赚钱,但是由于这是国家补贴的项目,那么企业就会去不顾一切地发展,并不是为了从市场赚钱,而是为了从补贴中赚钱。根据媒体的报道,今年分布式新增光伏电站实际装机量早已超过上述政府额度。
什么叫弃光问题呢?顾名思义,所谓弃光就是放弃使用光能,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光能覆盖,但是光伏产业发出的电能是需要上网传送给需要用的地区才能够产生效益,但是由于电网建设跟不上等问题,很多光伏产业产生的电能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反而被白白的浪费掉了,根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今年一季度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弃光率4.3%,而2017年全年的弃光率甚至高达6%这意味着新的分布网光伏电站项目无法通过建设审批,在建未并网项目则拿不到政府补贴,项目收益预期骤降一半,投资回本周期拉长一倍。并且高额的补贴,会让产业产生依赖,产业发展畸形、自身造血能力滞后,很多企业甚至成为了依赖于政策的寄生虫,而没有独立应对市场的能力。其中,通知关于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以及停止分布式光伏补贴的内容引发市场热议和震动。
最近,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可以说遭到一个当头棒喝,一场新政来袭,引发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个股全面下跌,不少个股甚至跌停,光伏产业新政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威力,让资本市场如此剧烈的反应,光伏产业的退坡断奶到底对产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一、光伏产业的当头一棒2018年6月1日,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可谓是一个不眠之夜,在儿童节的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发展节奏,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什么叫弃光问题呢?顾名思义,所谓弃光就是放弃使用光能,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光能覆盖,但是光伏产业发出的电能是需要上网传送给需要用的地区才能够产生效益,但是由于电网建设跟不上等问题,很多光伏产业产生的电能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反而被白白的浪费掉了,根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今年一季度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弃光率4.3%,而2017年全年的弃光率甚至高达6%。
光伏产业就像一个婴孩一样,如果长期不断奶的话,那么必然无法让其健康成长,通过政策措施给光伏产业强制断奶,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必然会产生短期的阵痛,但是毕竟市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虽然毕竟残忍但物竞天择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长期居高不下的弃光率代表了中国市场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电网发展落后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中国现阶段的需求来说是有些过剩的,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如果仅把眼光盯住国内市场的话,必然会让国内市场成为一个红海,变成恶性价格战的阵地,最好的办法是另辟蹊径,世界各国都有对新能源的需求,在做好中国市场的同时,打开国际市场无疑才是光伏产业求生的新方向。
但是当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这种补贴不仅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甚至会对产业发生反作用,这是因为当补贴足够多的时候,会让产业产生一种负激励效应,比如说某些产业其实并不能够赚钱,但是由于这是国家补贴的项目,那么企业就会去不顾一切地发展,并不是为了从市场赚钱,而是为了从补贴中赚钱。面对着上述的难题,国家从推动产业的发展角度出发,出台新政调整光伏产业发展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但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产业似乎触底反弹,连续五年新增装机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世界第一,在巨大的产量面前,光伏产业的问题却是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可观的利润背后是巨大的补贴难题。问题二:光伏发电弃光问题久悬不决。所以,国家必须出台新政来应对这种产业补贴过度所产生的畸形现象,此轮新政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光伏产业的断奶。通知中的重点是限规模、限指标、降补贴。
如果纵观整个光伏产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那么业绩良好、利润可观可以说是很多光伏企业的主要特征,但是这个特征只是一个表象,根据媒体的公开数据显示,表面上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14%-18%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补贴几乎占据了项目的一半以上,如果再扣除企业的信贷资金成本10%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说,大部分的企业利润都来自于补贴,所以光伏产业几乎已经陷入了一个大家都在吃补贴,补贴一停那产业就要断粮的一个窘境。所以,当如此严厉的光伏产业新政出现的时候,对于光伏产业的各大企业来说不啻当头一棒,而这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更是非常明显,这种下跌一直到6月6日还在持续,一片绿色足以形容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光伏产业的整体判断,那么很多人都在问为啥国家会突然出台这样的一个新政,这样的政策到底会对中国的光伏产业产生怎么样的深远影响呢?二、新政对光伏产业究竟有何深远影响?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新政,很多企业的反应是直接被打蒙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光伏产业新政的产生根源,中国光伏产业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产业,从产业发展来看光伏产业是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政策不断起飞的,曾几何时,光伏曾被认为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一个重点领域,2012年欧美的双反调查曾经将中国光伏产业推到了一个谷底。
所以,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必须要有一个阵痛期,在这个阵痛期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渐学会独立,有些没办法适应市场的企业则会被市场慢慢淘汰。三是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
由政策层面向资本市场传导,6月4日,也是自5.31新政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光伏板块应声下跌,蔓延到港股市场中,不仅仅是光伏发电企业股价应声下跌,主业做光伏玻璃的福莱特玻璃亦被殃及,6月4日股价收跌21.03%,今日再次下滑11.24%。原先的光伏产业由于有补贴的存在,让整个产业其实限于了一个求量不求质的恶性循环当中,产业对于节省成本的技术并没有特别重视,而将光伏产业推到市场化环境中,谁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无疑将会更具市场的竞争力。